MCP协议是谁提出来的

MCP的概念与起源

MCP(Model Context Protocol,模型上下文协议)是一种由Anthropic公司提出的开放标准协议,旨在解决AI模型与外部数据源、工具及服务之间的集成难题。以下从起源、定义、发展及挑战四个方面详细阐述:

1.起源

1.1背景与提出者: MCP由Anthropic公司(Claude的开发者)于2024年11月首次提出,并于2025年逐步推广。其诞生源于AI模型(如大型语言模型LLM)在连接外部工具和数据时面临的碎片化问题,传统API集成方式存在适配成本高、安全性不足等痛点。

1.2设计目标:目标是建立一个类似“USB-C接口”的标准化协议,统一AI模型与外部资源的交互方式,降低开发复杂性,同时强调安全性、模块化和跨平台兼容性。

2.定义与核心原理

2.1基本概念:MCP定义了一套标准接口和协议,使AI模型能够动态访问外部数据(如数据库、文档库)、工具(如计算工具、搜索引擎)及服务,并管理交互上下文。其核心类比为“AI领域的万能插座”,实现双向通信和安全控制。

2.2架构组成‌ ‌主机(Host):集成AI应用(如IDE、聊天机器人),负责发起请求。 客户端(Client) :AI模型或代理,通过MCP协议与服务器交互。 服务器(Server) :连接本地资源(文件系统)或远程服务(API),提供标准化能力接口。 安全机制:内置权限控制、数据隔离及来源追溯,确保交互安全。

3.发展与应用

3.1技术演进‌ ‌2025年重大更新:引入“Streamable HTTP”传输方式,简化服务器部署,提升兼容性和扩展性。 生态构建:社区开发了多样化的MCP服务器(如时间转换、浏览器工具),形成工具聚合网站,推动生态发展。

3.2应用场景‌ ‌行业渗透:在医疗诊断(调取影像数据生成报告)、金融投资(实时接入金融终端)、制造业(连接MES系统分析质检)等领域引发场景革命。 开发者工具:通过Claude客户端、Node.js环境等简化集成流程,支持快速开发MCP Server。

4.技术挑战‌ ‌安全围栏:需完善权限沙盒、数据隔离及审计机制,防止恶意工具调用。 协议兼容性:需平衡开放性与不同平台(如大厂封闭生态)的适配成本。

5.生态与标准竞争‌ ‌标准统一之战:MCP倡导开放协议,但面临传统行业标准(如Function Call)及大厂私有生态的竞争。 认知阻力:开发者需转变思维模式,企业需接受AI驱动的自动化流程,用户需建立对新交互方式的信任。


  • 发表于 2025-07-05 20:01
  • 阅读 ( 77 )
  • 分类:工具

你可能感兴趣的课程

相关问题

0 条评论